1.23天!2160公里!用单车实现“川藏梦”的赤峰女骑手邱永玲

2.珠日河草原的旅游攻略

草原神骑手价格_草原骑手拍摄地点

塔公草原开放时间:全天

塔公草原景点介绍:

塔公草原距康定城110公里,自康定沿川藏线西行,翻越折多山,过新都桥后北行达塔公寺。沿线的河流、草原、森林、山体、寺庙、藏房建筑和浓郁的藏乡风情构成该景区。

千顶帐篷“耍坝子”:塔公草原地势和缓、水草丰茂、物产甚丰,既产虫草、松茸、牙獐,又有酪、奶油、人参果。每年7月中旬到8月初,在塔公草原举办“耍坝子”活动,牧民身着节日盛装、满载丰收的喜悦,在草原上扎起帐篷城,举办民间歌舞、藏戏等活动。寨子场上骠悍的骑手们惊险的马技表演,引起游客的喝。赛场外藏家女儿的民族服饰,装饰品工艺巧夺天工,自成“赛宝会”,好一派藏族牧区风情。

塔公寺及塔林:“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称,是康巴地区藏民朝圣地之一。每年寺庙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动,寺壁挂满唐卡藏画,殿内生动地显示出寺内僧侣及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藏式浮雕、彩塑、壁画及酥油制品以及造型各异的浮屠古塔林,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特色。

23天!2160公里!用单车实现“川藏梦”的赤峰女骑手邱永玲

草原因原始而美丽|梅家胜解答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6 天 1 小时

草原是什么?草原是城市人在拥挤的公共车里,行驶在拥挤的街道上发出的哀叹;草原是城市人在高楼的阳台上俯瞰楼下那一小片草坪时的遐想!

乡情是什么?乡情是草原上那一泓纯净甘甜的泉水;乡情是冬不拉琴声与晚霞齐飞的牧歌;乡情是奔腾的马群;乡情是牧羊姑娘手中那根长长的鞭梢……

每回,当我随着这绵绵乡情翻越天山进入巴里坤草原时,我都会像初恋时那样激动不已。

八月,收获的季节。草原上的收获是沉重和惊心动魄的。

仿佛在一夜之间,草原就沸腾了。绿草地如同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从天山脚下直铺向遥远的天际,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块大地毯。海子边上筑起了层层叠叠的白色帐篷。一千多年前,东汉大将毛恺曾与匈奴呼衍王激战于此。今日,在曾以古代将士的血肉肥沃过的草原上,满载青草的各种现代化车辆正来回穿梭,机声隆隆,那声音多像古战场厮杀的战鼓声啊!

只要你看一回草原,看一回那些在充满野性的叼羊运动中的草原骑手,你就会知道草原人有多么剽悍,多么富有进攻性。

草,不仅是畜群的生命,也是草原人的生命。人们如此珍爱草原,还因为辽阔的草原已被日益膨胀的人口缩小了,小到只有人均一米宽、一千米长的一条线。

善良、公正的草原人是用脚步丈量这宝贵的财富的。他们竖起钐镰为点,以倒伏青草的痕迹为线,草原人在自己分得的那块草场上收获,走在前面的人一回头,见侵入了他方,惊呼一声:“跑了!”后面的人望一眼前方被剜去一块的草地,一边用磨石在钐刀上噌噌地打磨着,一边咧嘴报之一笑。

这就是草原人,强悍而不蛮横,豁达而又和善。他们的胸怀,就如同这辽阔的草原。

我就在一群虎背熊腰、胸肌隆起的草原人中间。在他们友善的目光中,我是用一双细而无力的手去挥舞钐刀的,试图充一回草原人。只一小会儿,便显出城市人体力不支与不善此道的可笑。草原人没有嘲笑我。一双粗糙有力的手纠正了我使钐刀的姿势,并示范步法。一抖双肩,草地上便留下一道漂亮的弧线,青草紧贴着地皮齐刷刷地分离开来。这是草原人力量与形体美的最佳展示!

草原不容忍娇柔和病态。

在制服狂奔的烈马时你能娇柔吗?在暴虐的风雪中出牧你能有病态吗?在城市里我一喝冷饮就胃痛,草原却让我大口大口喝冰凉的泉水;在城市我一进硬食就消化不良,草原却让我大块大块地吃肉,且安然无恙。草原就这么神奇,草原就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草原就是医治娇柔和病态的神医良药。难怪草原能造就如此强悍的民族,难怪在一千多年前,草原就能聚集冲击长城的力量。

草原因为保留了远古的原始与自然而美丽,人类往往为了窝囊的生存却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毁了。我分明看见草原的一隅有两支大烟筒正冒着浓浓的黑烟。我仿佛听到草原人正向现代文明这条大汉哀求:请不要夺走草原的贞洁……

珠日河草原的旅游攻略

川藏线,一直以来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它的神秘、美妙,吸引着人们去一探究竟。其终点所在地西藏拉萨是佛教圣地,纯净而高远,有人说,去了西藏,也许就不想再回来。

川藏线,是指连接四川与西藏的公路,几乎囊括了藏地所有类型的美景,从湛蓝的高原湖泊、丰饶的藏南谷地、苍翠的原始森林、牛羊与野花遍布的湿地草原、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的然乌地区,到三江汇流处险峻的峡谷地带、昌都康巴藏地浓郁的宗教氛围和邦达草原的牧区风光……在川藏线上,每天都可欣赏到截然不同的美景。因此,川藏线也被称为“天堂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川藏线,去领略属于那里独特的美,同时,这里也成为了骑行爱好者的天堂,他们用车轮,丈量了这段中国著名的绝美公路。

赤峰市的骑行爱好者邱永玲,也成为了众多骑行爱好者中,成功骑行过川藏线的人之一。

热爱运动,结缘骑行

邱永玲是一位美业从业者,似乎与 体育 完全不搭边,殊不知,其实她是一位“运动健将”。游泳,爬山,跑步,这些都是她的心头好,甚至连“铁人三项”也不在话下。游泳2000米,跑步5公里,这样的习惯,邱永玲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这样的一个人,爱上骑行,想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当时身边的朋友有骑自行车的,他们都夜骑机场路,突然觉得我也想买个自行车,就这么简单。而且我也挺喜欢户外活动的,所以就觉得,可以买个自行车,然后就开始骑行了。”就这样,2013年,邱永玲开始了她的骑行生涯。

每位骑行者,都有一个“川藏梦”

和所有的骑行爱好者一样,邱永玲在开始骑行后,也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骑行川藏线。

不出所料,当她说出自己的梦想时,家人、朋友都不同意。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太过危险,车多,路又危险,还会涉及高原反应,每年都会出现骑行川藏线的人死亡的,所以这件事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个梦想在邱永玲的心里装了两年之久,她不想轻易放弃,于是便开始了与家人,尤其是与丈夫之间的“博弈”。

邱永玲向丈夫承诺,自己一定会平安回来,一定做到让自己不受伤,不发生意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邱永玲深刻知道,这些是没办法保证的。“因为有些东西毕竟叫意外,你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自己是没办法控制的。他还找了我两个闺蜜来劝我,但是我一直没动摇。”也许是被邱永玲的执着所打动,也许是怕自己的阻拦会造成妻子一辈子的遗憾,邱永玲的丈夫总算同意了她骑川藏线的决定。

没想到的是,临出发前,邱永玲又差点与这个梦想失之交臂。“家里人确实很担心,我当时差一点走不了,机票都订好了,我老公突然又反悔了,又不同意了。他说,你还是别去了,又给我做工作。当时我俩好几天吃饭的时候都没话说,不说话,一说这个话题就僵在那了。他那么劝,我也没停下,我就一直在坚持,做准备工作。临出发三天左右的时间,我老公又同意了,要不然我都觉得我走不了了。”

“他也知道这个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担心我的安全,但是不让我去骑的话,又怕我实现不了梦想,成为我的遗憾,所以就还是同意了。”

谈到这个问题,邱永玲多次提到,“觉得自己挺自私的”。“我走的时候,我妈和我婆婆她们都不知道,没敢告诉老人。只有我老公知道,孩子知道。有时候想想是不是挺自私的,如果我真出什么事回不来了,我老公怎么向家里人交代,怎么向我妈、我婆婆交代。”在与丈夫“博弈”的过程中,也许自己心里的两个想法也在“博弈”,但是最终,邱永玲还是选择了踏上这段“梦想之路”,而这,都来源于她对自己的信心。“我从骑自行车到现在都没有摔过车。我是个胆大心细的人。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摔过,摔得挺严重的,锁骨骨折、盆骨骨折这种的很多,我骑这么多年一次也没摔过。”

就这样,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了眼前,骑车去西藏,真的要开始了!

邱永玲所骑行的川藏线南线

充分准备,踏上旅程

万事未雨绸缪,总是让人安心的。骑行川藏线并非易事,出发之前,邱永玲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负重训练。骑行的时候所有的用品都要放在自行车上带着,比如洗漱用品、衣服等,有20斤左右,但是高原和平原骑行的感觉不同,高原上本身缺氧,负重10斤,在平原就是10斤,到了高原上,可能就是100斤的感觉,所以必须进行高强度训练。邱永玲在自行车的驮包两侧,每侧放15瓶矿泉水,也就是30斤的负重,骑行赤峰的红山、南山、马鞍山等山脉,一口气骑到山顶再下来,来回往返,每天训练。

另一个重要准备就是掌握修车技能。在川藏线上,“自给自足”显得格外重要,是真正的“技多不压身”。出发之前,邱永玲特意去和技师学了粘车胎。“因为山地车和咱们家里的普通小车还不一样,那个链子拆掉以后要会上才行,你得保证上完之后,车子的零件是上到位的,否则就会出现哪块松了、掉了的情况,就会摔车,所以这是个技术活,我是特意去学的。”

除此之外,邱永玲还会每天坚持跑步,增强自己的体能和腿部力量。

充分的准备之后,2017年5月,邱永玲先从赤峰坐飞机到了成都,在那里她见到了许多全国各地的驴友,和几个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队伍。2017年5月10号,他们正式从川藏线的起点出发,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在骑行川藏线的整段路程中,要翻过14座大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其中一座山,海拔超过了5000米。这一路,邱永玲被川藏线上的绝美风景深深地吸引,蓝天,白云,纯净的空气,这里的一切都让她心旷神怡,这条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公路,来一趟,值了!然而,正如她预料的一样,这一段旅程,必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等着她。虽然提前做了攻略,但是到了实际之中,困难之大,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来到这里,首先要对抗的就是高原反应,无论严重与否,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最难的时候就是头疼,头特别疼,像要炸开一样,呼吸也困难。过了海拔4000多米的时候,能够适应一些,不那么难受了,最起码头不疼了,但是喘还是难免的,因为会缺氧嘛。”同时,到了下坡的时候又会出现“醉氧”的情况,海拔越低氧气含量越高,醉氧的情况就会越严重,最明显的症状还是头晕。

此外就是高度疲劳。谈到这里的时候,邱永玲感慨道:“特别特别累,那太累了。当时就想,自己究竟是为了啥呢。骑到第七八天的时候,会有一个疲劳期,那时候疲劳的感觉似乎到了顶峰。当时还想过,要不然回去吧,这么累这是为啥呢。自行车的座包是硬的,连续的骑行,屁股磨得都出血了。当时觉得特别难”。即便如此,放弃也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一闪而过之后,邱永玲依然坚定着信念继续前行。

穿过没有灯的隧道,可以说成为了骑行者们的“老大难”。这一路上,这样的隧道特别多,也是骑行者的事故高发点。让邱永玲最害怕的,并不是爬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而是穿隧道。“在隧道里面会有车开过去,声音特别大,在里面骑车什么都听不见。车过来的时候能给你照亮,它一走眼前就会一片漆黑,特别害怕。”

有一次穿越隧道的时候,邱永玲落了单,也许是上天眷顾,这次落单反而让邱永玲避免看到了“惊险的一幕”。当时她自己一个人在没有灯的隧道里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出了隧道以后与大家汇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隧道里有一只被车撞到的小狗,已经血肉模糊,正因为漆黑一片,所以她没有看见,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骑行川藏线的时候,驴友们总结了一句话,“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但身体也是实实在在的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还携带着生活用品,二三十斤的负重,让本来就像灌了铅一样的身体,变得更加吃不消。所以川藏线上流行着这样一句玩笑话,“我把我的扔了,因为太沉了!”虽然是玩笑,却将骑行者的疲惫和旅途的艰辛反映得淋漓尽致。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之外,对于心理的调节也至关重要。这一路上,邱永玲遇到了很多同样来骑行的人,大家一起聊天,就会知道彼此的状态,也会听说有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骑行。“有一位安徽的驴友,他的高原反应非常严重,嘴唇和脸都是紫色的,直接被接回了成都。看着他我也很害怕。还有好多人都放弃了,有的都不认识,到了客栈,遇到其他的队伍才知道,噢,他们队有个队友不去了,这样的。有的是高反严重的,有的是摔车的,就退出了。”这些事情对邱永玲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她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不要紧张。

在高原上,如果感冒就会引起高原反应,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感冒,邱永玲和队友们在骑行的前几天都没有洗过澡。“在高原感冒,如果一咳嗽,马上就会肺水肿、喉头水肿,非常危险,没得救。所以我们前十天都不能洗澡,每天出汗,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最长的时候我将近十天没洗过头发,不敢洗。到八九天的时候,我没洗澡,洗了个头发,吹完以后不敢出屋,就怕感冒。”

邱永玲说出这些经历的时候轻描淡写,即便如此,经历之时的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时过境迁,邱永玲感慨,“困难是真的挺多的,但可能人到那个时候,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了。”

折多山的“下马威”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关,这也是邱永玲在川藏线上翻过的第一座大山。“折”为藏语,是“弯”的意思,折多山意为“弯很多的山”。

折多山

在距离崖口,也就是山的最高点最后的3公里,邱永玲竟然走了2个多小时。“根本骑不动了,一点都骑不动,那腿像灌了铅一样。走的过程中没哭,就是一直坚持,我就想队友们都上去了,那我也得上去,只有上到山顶才能下坡,下去就轻快了。”到了山顶,邱永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也许是激动,更多的也许是委屈,给丈夫打电话,开始大哭起来。“我老公特别害怕,就问我,怎么了媳妇,你摔着了?我说,没有,我终于到山顶了。”

伴随着这种复杂的感情,邱永玲开始有点自我怀疑。这才第一座山,就这样难,下面还有十三座,我真的可以吗?我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能坚持下来吗?一连串的疑问在邱永玲的脑海中袭来,突然发觉,原来在家里骑行的红山、南山,与这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

缓和了情绪之后,邱永玲赶紧拍了几张照片,穿上了厚衣服和雨衣开始下山。不管怎么说,总算没有在第一座山的“下马威”前败下阵来。

“爬不完的觉巴山”

川藏公路上的觉巴山盘山路,有着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是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有着“爬不完的觉巴山”之称,也是在这座山上,邱永玲经历了自己最绝望的一段旅程。

在骑行觉巴山的时候,爱拍照的邱永玲落了单,当时已经下午三点多了,邱永玲已经看见了最高点,心里开始不那么紧张,想着到了那就可以了。继续前进的路上,邱永玲看到几位军人在清理路面,就问到距离山顶还有多远,军人说:“哎呀,那远了,你就抓紧走吧。”等到真的骑到那个“最高点”的时候,邱永玲心里咯噔一下,原来那个自己认为的“最高点”,其实只是一个拐点,离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当时瞬间就崩溃了。

觉巴山

“那段距离最少还要走两三个小时,太远了。队友们在那条路上骑着,当时一直微信联系着,他们就告诉我他们在哪,他们说,没关系,我们等着你,能追上我们,慢点骑。但那个时候太绝望了,因为心里以为到终点了,可其实还有三分之一。到了拐点,我看到那边有一个建筑,才知道那里才是山顶。而且要到当晚住的地方,东达山服务中心,还要从山顶再下去。

觉巴山

这个时候,邱永玲别无他法,只能努力让自己从崩溃的情绪中走出来,继续前进。山上全是森林,不可能在那里过夜,只能坚持走到服务中心。还剩最后五公里的时候,邱永玲意外地看到了曙光:有人来接她了,是队长!“当时见到他我觉得我哭了,我以为他们会在那等我,不会有人来接我,队长说,大家看你还没上来,我就来接你了,他们都在收拾衣服,我就过来接接你。他已经很累了,又下来接我一段,我就特别感动。”到了服务中心后,大家都出来帮邱永玲拿东西,彼此之间的照顾,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无比温暖的回忆。

觉巴山上盛开的花朵

说不出再见

2017年6月5号,邱永玲来到了川藏线的终点——布达拉宫。

这一天,邱永玲和队友们整整骑了180多公里。快要到终点了,心中的激动自然是不用多说,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大家心里的伤感也油然而生。这一路上,一直盼着能够早点到终点,到了终点梦想就实现了,然而真的到了这一刻,情绪反而有点低落,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

邱永玲与当地孩子合影

到了拉萨,见到了神圣的布达拉宫,合影留念,这段川藏线的骑行之旅彻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3天,2160公里,邱永玲“骑行川藏线”的梦想经历了重重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得以实现。这一段旅程上,美妙的风景,壮观的大山,纯净的空气,朴实的藏民,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骑行川藏线,到底有什么意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对于邱永玲来说,她的西藏之行,可以说改变了她遇到困难时的心境。“这个说得好像有点像鸡汤了,但是也是事实。我就觉得这次骑行之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难的事了,再难还能难过骑自行车去西藏嘛,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这样安慰我自己。”

“西藏,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我用车轮丈量了执着,用信仰点亮了梦想!”

骑行中所磨炼出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如同一种永恒的激励,始终伴随着骑行者,在今后的人生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梦想一定要有,不是因为它“万一能实现呢”,而是你要坚信,它一定能实现!

作者:风瞬作者团—臻宁

吃:在旅游区内就餐时,可以品尝到具有科尔沁草原风味的“手扒羊肉”,各种奶制品及奶茶等。住:18个豪华型固定包,有44张床位,内设程控电话、闭路电视、沐浴室和卫生间。东翼为10余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蒙古包,可接待100人住宿。住在这里,可尽情领略马背民族的情趣和梦幻般的享受。

行:通辽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那里就有到珠日河长途汽车,但是没有到景区,到的是珠日河牧场。目前还没有直达车,建议选择旅行社。

游:这是一个游客的民族乐园,这里有热情洋溢的马队迎宾、精彩热烈的表演、神秘庄重的祭敖包仪式、民族同乐的篝火晚会,还有博克表演、牧户做客、射箭、射弩、打布鲁、民谷表演、骑骆驼、骑马漫游等。

购:一种特殊的非金属矿产,即与饮食有关的药用赉石。麦饭石其形似斑状,或黄或白,颇似麦粒。我国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如豆如米,其色黄白。“麦饭石气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麦饭石故此得名。

娱:套马——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原为牧民放牧时约束马匹的一种手段;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比赛时,骑手以数十人为一组,云集草原,各持一长约3米的竹杆,杆顶扎一绳环,以能套在马头为宜。选一烈性难驯的马,先令其疾奔,套马手们纵马飞驰,紧追不舍,到一定距离,即抛出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准并能束住烈马为胜。在蒙元时期,成吉思汗曾规定:“每个战士必须带有下列武器:弓二张至三张,其中至少有一张好弓,三个装满箭的大箭筒”。当时涌现了众多的射箭能手,成吉思汗的麾下名将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强”。

蒙元时期最著名的神射手为成吉思汗的侄子移相哥(哈萨尔之子,红1192年-1267年)。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国,为庆祝胜利,在蒙古国西境的不哈速只忽举行了一次由蒙古全体贵族参加的射箭比赛,移相哥在此次比赛中创下了矢中三百三十五虞(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为一虞,约五尺左右。三百三十五虞约相当于一公里)的射程,并获得成吉思汗降旨刻碑之殊荣。而哈萨尔的后裔所形成的蒙古部也以“科尔沁”命名。科尔沁一词,汉译为“箭筒士”,弓箭手之意。

蒙古族自古生活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以车马为家”常年逐水草迁徙。自然环境的严酷,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毅力以及高超的技艺,才能适应游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蒙古民族历来就重视和酷竞技。据《夷谷记·教战》载,“胡儿五、六岁时,即教之以乘马……稍长则教之以蟠鞍超乘,弯弧鸣铺,又教之以上马则追狐逐兔,下马则控拳擎张,少而习焉,长而精焉,不见异物而迁焉”。他们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提练出远于增长体力和提高技能的项目,这就是被称为男儿三技的、搏跤和射箭运动。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等统治者鉴于政治、军事的需要,极力推崇骑术,之风在军队和上层社会中十分盛行。至元代,马上运动与兵役制结合,形成了当时的一项制度。每当举行“忽里勒台”(大型集会)时,除了公布法规、任免官员、奖惩以外,还将作为大会的活动内容。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记载蒙古人的场面。明代,蒙元王室迟居漠北,仍然力介骑射,仍是最热烈的活动之一。射箭、、撑跤在元明之际形成了完整的男儿三技,以“那达慕”的形式固定下来,在民间长盛不衰。

蒙古摔跤被视为男子三项竞技之首。早在四千年前的北方游牧民族中就已盛行摔跤。蒙古族的摔跤最早见诸于历史记载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此时涌现了众多摔跤好手。据传成吉思汗十分喜爱摔跤,其北别里古台、大将木华黎、哲别均为著名的摔跤手,当时被誉为“孛阔”(力士)。此时常常将摔跤、射箭技能之高下作为选任将领的主要条件。 奶茶的种类很多。据文献记载,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有健身止血、治疗失眠症的“酸枣稀饭”;有提高视力和听觉的“嘎仁萨面茶”;有通宣理肺的“西仁宝日玛汤”等等种类的奶茶。而“玉盘茶”、“金字茶”、“西番茶”则是蒙古大帝皇宫中佳茗。蒙古高原可以用来做茶的植物很多,就地取材煮制奶茶,各有千秋。

奶茶有解除疲劳,促人兴奋,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而阿巴嘎茶,除了上述功效外,还能治疗感冒等病,是上乘补品和饮料。

珠日河草原香花遍野、风光迷人、春夏秋三季各具特色,高亢的牧歌、苍劲的马头琴声,渲染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雄浑景象。 蒙古民族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放好桌子,桌子中央放上满满一大盘炒米,周围摆上盛在瓷盘里的黄油、奶豆腐、红糖、各种饽饽,接着献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有客在座,不给茶喝或没有“塔布喜”(奶食品等),主人则要“脸发红,心难受”,而客人则以为“茶没有茶,脸不给脸”。